2019年9月,《體育強國建設綱要》提出,推進全民健身智能化發展,利用物聯網、云計算等新信息技術,推進智能健身路徑、智能健身步道、智能體育公園建設。依托現有資源,提升全民健身智慧公共服務能力,實現資源整合、數據共享、互聯互通,加強分析應用,為智慧城市提供專業體育數據。
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之下,以及居民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,體育產業迎來爆發已成定局。
根據國家體育局的數據,2016年,我國體育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,總產出為6827.0億元,占國家體育產業總產出的比重從2015年的33.4%提高到35.9%;增加值為3560.7億元,占國家體育產業增加值的比重從2015年的49.2%提高到55.0%。隨著體育產業在政策利導下不斷市場化、商業化,體育服務業所占的比重將持續上升,是整個體育產業中最有挖掘潛力的部分。
根據市場調研,有49.3%的用戶每周參與運動,這已經是個不小的比例,但用戶們對目前的運動體驗卻并不滿意,其中沒有合適的場所、沒合適的伙伴已經成為阻礙網民運動的最大阻礙。
從宏觀來看,國家制定的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需在2020-2025年間,從1.8平方米提升到2.0平方米,看似只有0.2的增加,但在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前提下,體育場地的絕對數量將有爆發式的增長,同時參與運動的用戶也將會有大幅度的增加。在這樣的大背景下,資源整合、大量增加的運動數據如何整合,將成為越來越大的痛點。
體育公園、河濱步道是人們生活工作之外運動、休閑、健身的重要場所,在城市空間越來越窒息的今天,體育場地的準確定位將更加有意義,其功能如果能夠不斷滿足人們運動以及其他需求,形成獨具運動精神,群眾體育活躍,運營管理完善,環境優美宜人的體育綜合體,那么,智能步道就做到了讓運動充滿想象力,讓運動擁有無限可能。
智慧步道系統采用的是物聯網、AI、大數據、人臉識別技術、語言膠體識別技術等,可幫助管理人員實時了解、監控區域內人群數據,建立運動人群數據庫,對健身人群的性別、年齡、運動情況等數據進行采集分析,更好地開展健身活動,使全民健身更加科學。
大屏界面顯示運動排名,平臺支持運動數據分享,大大提高了運動趣味性,競爭性,有利于吸引更多用戶參與步道健身。相約健身 “打卡”,給朋友的運動步數點贊的同時,也激勵著自己多走幾圈。讓數據更智能,通過這樣的增值服務可以大大增加跑者的運動積極性,從而將跑者再次引導向運動前的階段,形成一個良性循環。
可視化的數據以及5G時代的到來,借助智慧步道系統的收集、計算、分析功能,將數據有效轉化,使得整個獲取信息以及決策的過程變得更“智慧”,從而加快“智慧城市”的建設。